战国“昜都邑埾(辶匊)昷之鉩”赏析

战国齐铜质官玺。昜都在今山东省沂水流域之阳都,其时为齐邑。该印八字作三二三排列,但无平衡板滞感。是什么因素使古玺跃动空灵?——“文字”加“空白”。古玺文字行外沿的不确定性,加上印工变化多端的布白手段,造就印文间留有形态各异的疏空,但又行气连贯,虚实错落有致,与汉印的端严规整迥异。

观赏该印,先从印文形体看:右列“昜都邑”三字上下作“窄一宽一窄”的变化,反之左列“昷之鉩”为“宽一窄一宽”的排列。向’中部“埾(辶匊)”大小则接近,全印富有节律跳跃变化之美。从配篆笔法观察:“昜”、“邑”、“埾”多圆笔,“(辶匊)”、“之”、“鉩”多 方笔,而“都”、“昷”则方圆相间。印文方折、圆转参差错落,气韵生动。印内也因有了 “都”、“昷”等字中的“ㄇ”形部分,“(辶匊)”字中“匊”的方折,以及“鉩”字的规整形体,起到了稳定全玺的作用。其他印文笔画任由欹斜取险,皆安然无恙。该印章法主要是因 “埾”字四周空地略多,全局近似“山”形布局。该印面呈 “凸”形,印文俯仰揖让,行款相连,虚实相顾,奇正相生,加上线条凝练古拙,尺寸硕大,成为不可多得的印林瑰宝。

此印淸代光绪间出土于山东沂州,由潍县古董商人孙海平所得,转售郭裕之,成郭氏《续齐鲁古印捃》压卷之作。后被人仿制,字锈逼真,欺世射利。而此印真物,因出土已久,摩挲失泽,持走南北,人皆疑为仿造,一度无人敢于问津。真所谓“真作假时假亦真”。

点击数:443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