鲍贤伦先生答网友问(九)

鲍贤伦先生

91、纵观当今书法,取巧求变,缺失厚重、正大气象。请问鲍老师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?

世象大变,心象亦大变。社会一日千里,个体难以适应,群体性的心理“失重”在所难免。书象即心象,欲求书之气象,当自心始。

92、我写简书也有几年,但多有未尽意处。观鲍先生作品,用笔既厚实又活泼俏皮,结字是亦今亦古,随心所欲,我想问鲍先生工具的选取您讲究吗?有关于秦汉简书的字典吗?

写简书确实难,因此我也没有写好。工具选取主要考虑性能,性能既与你追求的效果有关,有时也与习惯有关。比如我喜欢用爽快一些的宣纸和饱满一些的羊毫笔。秦汉简的“字典”一类的工具,有《睡虎地秦简文字编》《马王堆简帛文字编》《银雀山汉简文字编》等,可以用来查查字形。

93、鲍老师好!请您从一位文物工作者的理想出发,设想一下当今书坛应该为历史、为后人创造一笔怎样的书法遗产?又从一位书协领导的立场看,怎样更加有效地组织、规划、引导今天的书家增强历史意识?

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,很难也没有必要规约一位书家或一代书家对书法的看法及创作手法,因为历史会检验一切。但也不必在历史面前完全被动,因此今天有部分人想要思考历史价值也应该是自由的,并值得提倡。“后之视今,亦由今之视昔。”今后的书法史肯定会关注我们今天怎样写书法,写怎么样的书法。历史的无限延续,会压缩我们与古人的距离。今天的书法如何在历史的清理与压缩过程中留住痕迹、留住影响,并使后人有所敬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这样的思考可使我们更多地承担一份“凝重”。

94、鲍先生,您好。知道您主持我省文博工作,一定很忙,听说至到现在您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在练习书法,敬佩之极。我想您对沙老一定有所了解,沙老生前说过这样的话(大意是):不要学我,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
沙老告诫后学,不要学他的字。这是前辈书家非常负责任的话。我们学习沙老,主要学习沙老高尚的人品、对艺术的不倦追求;如学书艺的话,则应重在学习沙老如何学古人的。这才是书法学习的根本。

95、请鲍老师列举几种在当今理解、把握书法传统的最起码素养?有劳了!

了解字体、书体演变的历史原委;认识书法与古人生活的关系;掌握书写工具和书法规律。

96、鲍老师的隶书取法楚简帛书,简隶,因他原是省文物局局长,自然近水楼台收集到出土文物资料,为他独有。有面目,但感觉,看十幅跟看一幅一样,作品类同,形式化重,线条也欠丰富。见谅 。

谢谢你的批评,批评比表扬更有促进作用。我的隶书并未取法楚简帛书。我手上的资料也全部是公开出版的。浙江至今没有出土过简牍帛书,这是很奇怪的事,尽管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很留心地寻找。作品类同的问题我今后注意改进。线条要丰富的问题,可能是我另有所求。

97、如何理解和把握书写中的节奏?谢谢。

节奏是书写的自然而合理的状态。书法艺术中的点画状态是需要由快慢变化的用笔动作来完成的,创作主体的心律变化也不是一池静水。两者配合起来就形成书写节奏。把握书写节奏既应该是有意识的,更应该是自然而然的。

98、赵雪松的字重新被认识和肯定,学习他的楷书目的是什么?怎样才能写好?要注意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?想请教鲍老师。谢谢!

和学习任何楷书的目的一样,是为了掌握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。写好的途径不外乎加深理解、增强实践,提高临摹研习的质量。赵字刚柔并济,得王书正脉。前人有种说法称赵字柔媚无骨,更多地把他事元失节联系起来,简单地将人格评价与艺术评价联系起来,况且这样的人格判断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主义的立场。研习中不要因此影响我们对赵字的审美。

99、鲍老师您认为在用笔上应注意些什么?请赐宝贵经验。

赵子昂称“用笔千古不易”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背景,不是我们今天一般意义上作为技法概念的“用笔”所能涵盖得了的。我想理想的用笔应该是有渊源的、经过专业锤炼的、有个人审美语言和规律的、自然流露的。

100、请教鲍先生:技巧在书法中应占多大比重?技巧第一了书法也会第一吗?

技巧虽然无法在书法中分比重、称份量,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环节,也是书法作品高质量的必要前提。可以说没有技巧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书法作品。技巧是作品质量的必要条件,但不能因此认为技巧就是一切。比技巧更重要的还有意韵、气象等等的追求。如有必要,技巧可以隐藏到背后。只是玩弄技巧不是真正的高手。

点击数:104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